儀器所屬分類:文章資訊
PM2.5的標準,是由美國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監測隨著工業化日益發達而出現的、在舊標準中被忽略的對人體有害的細小顆粒物。PM2.5指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測控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數。科學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在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或周報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和總懸浮顆粒物是人們較為熟悉的兩種大氣污染物。
可吸入顆粒物也可稱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可吸入顆粒物又稱為PM10,指直徑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進入人的呼吸系統的顆粒物;總懸浮顆粒物也稱為PM100,即直徑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顆粒物。
Beta射線法 | 振蕩天平法 | 稱重法 | 光散射法 | |
將pm2.5收集到濾紙上,然后照射一束貝塔射線,射線穿越顆粒物時被衰減,衰減的程度與顆粒物的重量成正比,根據射線的衰減就可以計算出pm2.5的重量 | 振蕩天平法是基于航天技術的錐形元件微量振蕩天平原理而研制的。通過測定系統頻率的變化可測得對應時間顆粒物濃度。 | 將pm2.5直接截留在濾膜上,然后用天平稱重 | 當光照射在空氣中懸浮顆粒物上時,會產生散射光,散射光的強度與其質量濃度成正比。通過測量散射光強度,應用質量濃度轉換系數,得出顆粒物濃度值 | |
優點 | 準確度高,傳感器信號和顆粒物質量關聯度高 | 準確,靈敏度高,適應范圍廣,可連續監測。 | 國標方法,最直接最可靠,是驗證其他方法是否準確的標桿。 | 檢測速度快,體積小,便于現代,適合公共場所的顆粒物濃度測量 |
缺點 | 響應速度慢,通常只用它的小時平均值 | 體積大,價格昂貴 | 不能顯示瞬時值,只能顯示平均值 | 不確定性高于其他方法 |
推薦的顆粒物檢測儀器
型號 | 廠家 | 原理 | 參數 |
TSI?8532 | 美國TSI | 光散射法 | 0.001-150?mg/m3 |
TSI?8530 | 美國TSI | 光散射法 | 0.001-150?mg/m3 |
![]() |
|